讲讲我到过的两个很干净的城市 1 厦门,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听大人说:“在厦门乱扔东西,如果没有立即捡起来的话,会被警察叔叔罚钱”,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厦门是个很干净的城市!2000年,我第一次去厦门时,想起小时候大人的话,不敢象在农村一样乱扔手中的垃圾! 2 香港,香港旅游时导游都会交待:乱扔垃圾会被罚1500港元(人民币1200元)。
吓死人,万一没注意扔个餐巾纸,果壳啥的,被发现要罚1000多元,当然是紧紧抓住手中的东西!香港人离开一个公共场所前,都会把随身的垃圾处理好;自动扶梯上人们都靠右站立,留出左边的通道;文明守序潜移黙化成一种习惯。
我认为一个城市的公共文明要靠:1 、从小的教育,2、城市管理者--也就是政府,实实在在、公平,一视同仁的管理。靠运动式地应付三两天的文明、卫生城市检查是没有用的。 我常在想:同样是中国人,为什么隔着条深圳河、两边公共厕所的气味是不同的
又见一年一度的文明城市评比,几年来,我发现文明城市有两大特点: 1 文明城市括弧两天-----文明城市(2天) 检查两天,文明也就两天 2 文明城市早晨街上无处买豆浆 街上小摊,卖早点的,沙县小吃,快餐店等等都被迫停止营业,两天的小本生意泡汤了;早晨买早点,中午吃快餐的市民的生活被影响
3机关工作人员成“街警”。 全市一半的机关人员上街协助维持卫生及管制车辆停放,全市机关两天来服务于市民的日常工作受影响。
4评比成果:写在纸上。
在新闻报纸“XXX文明城市名单”的标题后,看到我居住的城市名称!
在闽南地区,王爷,又称“千岁信仰”,是一种流行于闽南、台湾的神明信仰,生活中称人为王爷,通常是说此人很坏;另一种是封建时期尊称有王爵封号的人。从秦始皇开始新中国成立后消失,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的儿子,皇帝兄弟为王。
农村的王爷按照风俗,都会有周期性的出巡,称为代天出巡,有特别的规格,例如:时辰,供品规格,乐队,棋旗的数量等。在日常古装电视剧,电影里官员出巡,新科状员回乡,钦差大臣出巡等剧情,出巡队伍前举着两个写着“肃静,回避”的大板子,抬着几特大的“钟”,手拿很大的锤,有节奏地毃打着钟,发出沉沉巨响,振耳欲聋!最醒目的当然是队伍中被高抬起的骄子,街道两旁的百姓通常见不着坐在骄里的官,但能从轿子的规格知道是几品的官来了。轿子,在种类上,有官轿、民轿、喜轿、魂轿等不同,官轿:官员的有四人抬和八人抬之分。如清朝规定,凡是三品以上的京官,在京“四人抬”,出京“八人抬”;外省督抚“八人抬”,督抚部属“四人抬”;三品以上的钦差大臣,“八人抬”等,皇室贵戚的则有10多人乃至30多人抬的。
一天下午下班,发现各路口都挤满了车,探头瞧瞧,街上来了好多交警,日常下班交通高峰期也没见这么多警察呀,各路口及街道两旁的交警正忙着清道,顿时明白,上面大官来了。见一警车伴随着催促的警笛声从远处驶来,扩声器不断叫喊着“前面的车请靠边停 ”,警车后跟着是两辆“巴士”,车队畅通无阻,很快的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原先路口及街道两旁的交警们也不断地消失了,各路口的车蜂拥挤到街道及各交叉路口上,乱七八糟堵得更严重,车缓慢地,坚难地不断散开。这使我想起封建时期“王爷出巡”,相似点:“肃静,回避”的大板子变成了警车的“警灯”,沉沉的“大钟声”变成“扩声器的叫喊声”,从前抬轿的仪队人员及轿夫变成了人民警察,官轿改成了现代的车,从前坐在轿子里的人是按品分的,现在坐在车子人是按级别分的,不同点:以前百姓能从轿队的规格知道是几品的官来了,如今,人民无从知道车子里坐着是哪个领导!封建时期,路叫作“官道”,官道、官道,自然是民与官让道,如今叫路叫“公路”——公共交通之路,人民公众的路,民依旧与官让路!
哈巴狗,学名巴哥犬,是一种小型观赏犬,巴哥犬面黑,有很多褶皱,成年时身高大约25到28厘米,体重约为6至8公斤,寿命大约为12到15年。
哈巴狗的生活习性:
1、哈巴狗对陌生人的行为准则是根据自己视线的高度来判断对手的强弱。陌生人一靠近,从上面下来的压迫感会使它不安,若采用低姿势,它便会接受你。如果比它眼睛看到的高度更低时,会使它更安心。
2、哈巴狗的嫉妒心非常强,当你把注意力放在新来的狗身上,忽略了对它的照顾时,它就会愤怒,不遵守已养成的生活习惯,变得暴躁和具有破坏性。
3、哈巴狗也有虚荣心,喜欢人们称赞表扬它。当它办一件好事,或做一些小技巧活动,你拍手赞美它,抚摸它,它就会像吃了一顿丰盛美餐那样心满意足。哈巴狗也有害羞心,如它做错了事或被毛剪得太短,它就会躲在什么地方,等肚子饿了才出来。
哈巴狗有上述习性,所以常用来比喻趋炎附势,拍马溜须的人。具有与哈巴狗上述特性类似的人,同时也有着作为人的矛盾:先当了别人的哈巴狗,却迫切希望有人能当他的哈巴狗。人都有虚荣心、嫉妒心和自尊心,只是程度与比重上不一样,具有类似于哈巴狗习性的人的虚荣心、嫉妒心和自尊心都比别人强烈,其矛盾也是非常强烈!不安的利欲心及虚荣心逼使人不断“向上乞求”,在乞求过程中难免有自尊上的矛盾,当达到“乞求”的目的后,心中那颗受损的自尊心开始了强烈地跳动,希望其他人能象他对待他的“乞求对象”一样地对待他!强烈的自尊不是每每都能得到安慰的,得不到安慰的自尊心就会急促起来!几分矛盾也就等于几分扭曲的苦恼!可笑,何苦呀!